发布日期:2025-04-12 16:17 点击次数:150
继续总结高考古诗词鉴赏客观选择题。切记,抓情感,析主题,找意象,总形象,概手法,不要把所用时间用在一种题型上,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练习即可。
一、羁旅行役诗
满庭芳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其[注]①雪堂: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位于长江边,是他到黄州一年多之后友人帮助营建的。②岷峨:四川有岷山、峨眉山,苏轼家乡在四川眉山,故以岷峨代指家乡。③黄州再闰:苏轼谪居黄州五年,阴历三年一闰,故称“再闰”。④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
图片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归去来兮”句化用陶渊明的语句,可见词人像陶渊明一样有归隐田园的心愿。
B.“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描绘了黄州父老乡亲与词人聚会宴饮的场面。
C.“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嘱咐邻里莫折堂肩细柳,并请转告父老常为“我”晒晒渔蓑。
D本词意象鲜明,婉转含蓄,用语雅致,以真实感人的情绪和浑然天成的结构取胜。
2.“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两句,想象自己即将到达之地的景象,下列句子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是( )(3分)
A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B.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白居易《琵琶行》)
C.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刘辰翁《柳梢青》)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二、送别怀人诗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1.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诗中的“蚕丛”与《蜀道难》中“蚕丛及鱼凫”中的“蚕丛”意义相同。
B.颈联中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描绘了一幅瑰丽的蜀道山水画卷。
C.尾联写作者告诫友人一定不要相信君平的占卜,鼓励友人要积极追求功名。
D.本诗运用了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风格清新俊逸,开阖顿挫,变化万千。
2诗歌的尾联运用了典故,含蓄蕴藉。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是( )(3分)
A.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B.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黄庭坚《登快阁》)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三、边塞征战诗
拟古 鲍照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毡带佩双鞬,象孤插雕服。
兽肥春草短,飞控越平陆。
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
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注]①幽并:古二州名。②鞬:弓袋。象弧:用象牙装饰的弓。雕服:雕绘的箭囊。③雁门、楼烦:边疆要塞。④石梁有余劲:语出春秋宋景公事。宋景公射出的箭的余力尚能射入石堰。⑤虎竹:汉代国家发兵遣使的信符,符分为两半,朝廷留右符,郡守或主将分得左符。
图片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幽并重骑射”二句,写出了幽并少年豪快尚武的形象。
B“毡带佩双鞬”二句,对少年的装束做出了具体的描绘。
C.“兽肥春草短”句中把敌人比作野兽,点明要武力征讨。
D.“惊雀无全目”句,写出了射箭者技艺高超,精准无比。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人物形象,笔墨简洁精练而引人注目。
B.本诗采用写实手法,详细地描绘出了少年从早晨到夜晚的经历。
C.“石梁”用宋景公的典故,其目的是表现宋景公的英勇无畏。
D.本诗语言绚丽、含蓄,诗人李白则传承了这一风格,惊遒绝人。
四、山水田园诗
1.水龙吟·题瓢泉 辛弃疾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
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零落,轻裘肥马。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瓢泉:泉名。②栖栖:忙碌状。③挂瓢:相传隐者许由饮水常以手棒,人赠以瓢。许由瓢饮毕,挂瓢于树。风吹瓢响,许由烦,遂抛。④渠:它。⑤何如:哪比得上。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稼轩”两句是说稼轩怎么会是贫穷的呢,瓢泉就是身边的财富,带反问语气。
B.“古来”两句是说自古以来就没有人理解并做到“行藏用舍”,仅作者做到了。
C.“且对”三句是说希望瓢泉之水在青山与浮云相伴,不要匆匆忙忙地流下山去。
D“绕齿”三句是说先生饮了瓢泉水,既感觉口齿含霜般清凉,又感觉满怀清香。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揽镜自照,容颜已老,于是产生富贵荣华如梦之感。
B作者因与瓢泉为伴,懂得乐天知命,所以决心远离官场。
C.本词多处化用《论语》章句,并以己意串联,意蕴丰富。
D,本词语言散文化,笔法多姿,议论通俗,抒情言志直白。
2.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陶渊明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孰是都不营”二句,强调应当自食其力,自营衣食,才可求得安乐。
B.第五句中,“常业”指农务,说明躬耕劳作已是诗人真实的日常生活。
C.“晨出肆微勤”一句,“微勤”是自谦的说法,实际上劳作十分勤苦。
D.“斗酒散襟颜”指以豪饮宜泄惆怅,与“斗酒十千恣欢谑”情感相同。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中先后两次反问,旨在表达对世人轻视农事、不劳而获的批判。
B.本诗语淡而情浓,如“聊”字,看似平淡,欣慰之情却真实淳厚。
C.诗人以劳动者身份抒写亲身劳作的真切感受,具有积极思想意义。
D.整首诗夹叙夹议,通过收稻之叙说,发抒躬耕之情怀,意蕴丰富。
3.下列诗句中的“霜露”,与“山中饶霜露”中的“霜露”意蕴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回首佳期恨多少,夜阑霜露又沾衣。(罗隐《忆九华》)
B.寒雁自知霜露重,海鸡长伴水云闲。(李朴《忆玉岩》)
C.顾我胡为世网婴,前行霜露后榛荆。(饶节《送故人》)
D.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陆游《哀郢》)
图片
3.游泰山(其六)
李白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飘飘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元年(742)四月。同年秋天,李白奉诏入京就职。②玉真:道观名。这里泛指泰山上的道观。③匏瓜:星宿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开篇“朝饮”“暝投”两句,表现出诗人登山时间之长,也引人想见泰山景色之雄奇。
B.在泰山静美的夜色中,李白独自抚琴、赏月、听松,借以排解仕途失意的痛苦。
C.诗中“想象鸾凤舞,飘飖龙虎衣”等句与“霓为衣兮风为马”几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D.此诗表达了诗人登临泰山的愉悦之情,也流露出他在泰山仙境消失后的遗憾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